Найти в Дзене
带带林登万

广州执勤日志(之五)+毕业2年的工作总结2020.4

2020.4.27

广州执勤日志(之五)+毕业2年的工作总结

前言:2019年年末,在我毕业后的第二年,我的第五次工作失败,这也让我的心情十分低落,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心情继续做网络巨人,在网络世界写文章吹牛币,加上今年(2020年)2月末的时候,原qq被永久封0禁,一直申0诉到了今天也没有任何结果,从初中以来的文章和记忆都被彻底的抹去,这也令我更不想写。最近一段时间终于有些心情,于是便打算再写点什么。

2019.12.08-2019.12.23

今天回想一下,如果不是自己有写日记的习惯,我自己都快忘了2019年最后的那一个月里我都在想什么,干什么;或者说,不愿意去回想。当时的我又一次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窘境,想找工作吧,临近年关没有什么岗位和公司招人了,这个时候想找个差不多的工作无疑是主动去碰钉子;直接回海口回家吧,又不知道该以怎样姿态面对父母,自己刚刚从海口来广州仅仅一个月时间,就又灰头土脸的回去,这无疑又一次宣告了我的失败,这令我自己觉得十分的丢人,而且一回家就是无休止的吵架,比起一个人在阴暗的出租屋慢慢发霉,回家对我来说是更大的折磨。

其实客观来看,当时的我并不是没有退路,我既可以选择拉下脸皮,直接向父母认怂回海口修整,等待过完年后的招聘季,也可以放低自己的身段和眼光,从事一个“将就”的工作(比如快递员,服务员,保安等)忍一个月,忍到过年回家。我自己都忘记自己当初是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但最终我选择了倔强——继续留在广州,找一个月薪2000多的普通工作把这一年最后的一个月撑下去。就这样,我踏上了新的求职之路。

第一个面试的公司是位于广州火车站附近的一个物流公司。这家公司非常非常的低调,甚至在办公室的门口也没有任何标识和文字,以至于让我怀疑是否找错了地方,直到老板亲自给我打开了门才确认来对了地方。一进门就看到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白人站在瑜伽垫上祈0%祷,后来得知他是一个来自喀山的鞑靼慕斯琳,老板一直叫我小声和他交谈,害怕打扰到这位。我面试的岗位是业务员,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跑业务”,所谓跑业务其实就和那些卖保险的差不多,要自己想办法在偌大的广州城拉到客户来公司发快递和物流。这真是如同狗shi一样的工作,在广州所有的俄语国家人加起来也就千把号人,这些人中还要除去学生、记女、家属,真正有潜在消费需求的人寥寥无几,而这些人也早就被现有的物流公司瓜分完毕;而且公司不会给出任何渠道和指导,全凭你自己的“人脉积累”和“聪明才智”去茫茫人海中寻找客源,可以认为,这个“跑业务”的意义还不如买菜票。而这个岗位的工资构成就是“底薪+提成”,现在已经确定提成基本不太可能到手,底薪更是低得可怜的3000(还不交五0险0一0金),如果从钱的角度考虑,还不如保安。因此在当时就可以做出不去的判断。(当时我觉得低得可怜,现在的我可以接受了)

虽然这个垃圾工作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此趟面试还有一些值得一提的东西。首先是老板,老板是东北人(哈尔滨人),之前在莫斯科也呆过,从事这行也有20多年了(也就是说基本是苏联一解体就在干),我感觉他是个典型的东北人性格,直白爽快热情,我很轻松的就套出了他的话,他很自豪的给我说,中俄物流这块基本上已经被他做穿了,中国这头的客源已经没有什么了,能找的都被他找了(这不是给自己挖坑么,你都告诉我没啥客源了还让我当业务员来找客源),他直白到连大饼都不会画;他还表示如果我没地方住的话可以住在他家,他家还蛮大的(真热情)。在交谈中我就提到自己放弃了去俄罗斯读研的计划,老板直言读研没前途没用,我就算想在俄罗斯发展最多就是去柳布利诺大市场当个地摊上的翻译,用他的话说“白瞎了我这国内大学毕业了”(这话真给我整笑了,来你这公司一个月3000就不白瞎大学生了)。虽然我并不打算去,但是这个老板还是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另一个细节就是,办公室还有一个中国男性员工,看样子也有40-50多岁了,俄语说得也不错,可他也就仅仅是个和我一样的业务员,他的存在就像是一个jing示灯一样告诉后来者:嘿嘿,看到了吗?学俄语就是这个下场。现实是最教育人的。

路上途径俄罗斯零食馆,有意思的是广州的这些歪果零食馆基本全都在一个大楼内,不同的层是不同的国家,因为进去需要出示证件,我也最终没进去。看着一旁占地几千平方米的莓国零食馆,不禁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50年前,会俄语的才是人上人,那个时候会英语算个弟弟,可是现在呢?

面试的第二个岗位是一个舞蹈培训机构的俄语翻译,和之前去深圳面试的那个音乐老师的俄语翻译类似,也是在俄罗斯舞蹈老师和中国学生之间进行翻译。面试我的也就是这个舞蹈机构的负责人,她是一个姿色上好的年轻的中国女人,我一见面就赞美了她的身材和外表,没想到她用手捏了捏自己肚子上的赘肉说自己身材也就那样,也胖了(这是铁搔B)。面试中得知,他们这个已经搞了一年了,只在寒暑假进行,刚开始只是试试看,没想到这玩意来钱挺快(贩卖胶虑和虚荣心的教育产业化真的是不亚于杜品的暴利),也算是“创业成功”。在面试过程中她用微信连麦了远在莫斯科的俄罗斯舞蹈老师来给我做俄语测试,十分遗憾的是,那一次测试把我的俄语水平打回了原形,我也仅仅是日常生活可以应付,如果用国内的测试题来给我进行俄语听力/口语检测,我绝对是一问三不知。测试的结果很差,虽然我最后用我擅长的“和俄罗斯人搞好关系”和那个俄罗斯舞蹈老师套了近乎,他也在电话中用英语对这边的女人说“他很不错”,但是大家都明白这只式客套话。那次面试算是我的又一个新的挫败,这直接扯下了我用来自我氨0慰的“我俄语还不错”的遮羞布。

后续:当我写这篇日志的时候又点开了那个女人的朋友圈,看到的全是发骚自拍,往下一刷才发现原来是她失恋了,可是在我当时加她好友的时候她朋友圈并没有什么动态,全是舞蹈教学的,我觉得可能是在她失恋后把我的朋友圈分组改了吧(开始养鱼了)。这老姐看着转行了,认认真真教舞蹈,不如抖音当网红,魔幻。

中途路过广州的玩具一条街——一德路。那一天是12月9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带着哈萨克0斯0坦的客户来这边采购玩具,享受着屠隆之技“俄语”带给我的虚0无快0感,而今年的这一天,我早已拉胯的不成样子。老铁们啊,虽然不是同一个时间,但是是同一个地方,我老李已经没得挑战了。

除了这两家公司以外,我还去了天河区人才市场和南方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和客观原因,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选项,在这些“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都无果的情况下,我就真的只能放低自己姿态,去找“保安,服务员”一类的工作了。出于方便的因素考虑,我首先在我住的那个城终村打听了餐厅服务员、售货员和零售店人形玩偶的工作,虽然工作的机会很多,但我思前想后就是下不了决心,倒不是我觉得钱少(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不考虑钱了,只想把这个月狗过去),而是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接受不了(一天工作10小时,不是站着就是油污)。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地铁站安检”这个岗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去面试了,但是因为负责招聘我的HR在boss直聘上没有和我讲清楚,导致那天的面试也失败了。

连续的、新的失败和自己眼高手低的废物事实,令我本来就低沉的情绪更加的愤怒和痛苦,在出租屋里面先是哭,然后又是咒骂;因为没有父母和舍友,我可以尽可能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可是无论我怎么发泄,事实也不会有任何改变,这种面对现实苍白无力丝毫无法反抗的苦楚,狠狠地教育了我一顿,事实把我的虚荣心和面子撕得粉碎,我必须面对“我就是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和生产资料的吴缠阶鸡”的事实。12月15号晚上的时候,许久不联系的、远在莫斯科的琦哥给我打来了视频电话,之所以给我打电话是因为那天下午肖哥叫他过去喝酒,两个人喝酒没意思所以交上了我“远程视频喝酒”。今天的我已经忘记了当时在酒局中和他们聊了什么,只记得喝到一半就开始哭,和桃子味儿的江小白。望着手机屏幕那头的两个人,我还是想不明白他们的父母不是巨婴、为什么他们能在俄罗斯月收入7000、为什么他们就有人帮助和照应……在酒精的帮助下,那一晚的入睡十分轻松,没有痛苦。

在这次找工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向位于三亚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三亚附属中学”投递俄语老师的简历。毫无疑问,如果这个能去成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选择,当中学的俄语老师,对俄语水平的要求低,而且离家近,在体质内还有保障。我之所以敢去向这么一份美差投简历,最主要的还是看到,招聘信息上写的是“本科”就可以,我身为一个俄语专业的本科生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去应聘的,为此我还专门去准备了相关文件发给了那边的人事处。当然了,不用想都知道我肯定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所有的体质内美差基本都是“内定”的,全国学俄语的人以“万”来计数,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我这个非211985的俄语本科生,我之所以选择去投递简历,完全只是消遣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打印店的小妹,我一进门就对我十分主动和热情,赞美我的身高,还问我有没有结婚(女朋友),我当然也知道她仅仅是说说而已,但出于礼貌,我还是买了一束玫瑰花送给她,从此以后,这辈子我和她也不会再见第二次面了。

几经思想豆争,我最终做出了“去当一个月地铁安检”的决定,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那份工作不用风吹日晒,不用上夜班,公司还能包住。但仅仅过了一天晚上我就发现,事实和我所幻想的差距实在是太大——社会对这群普通的劳洞者,是没有什么信用和温情可言的。

在微信上和HR聊的是下午1点在白云区的地铁安检培训中心集合,可是实际上一直等到下午快4点才真正的集合完毕,这段时间内就只有毫无意义的等待。环顾了四周,发现来面试的基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我一个95年的在这群人中已经算是年纪比较大的了,很多人看上去真的非常的稚嫩,很多才刚成年。他们明明和我是同龄人,可是我总是觉得陌生,原因也很简单:她们只不过是我没有遇到的那一部分“大多数”罢了,他们就是构成年轻人最广大的群体,技校和专科学生,因为客观存在的接层壁垒和幸存者偏差让我在过去的24年中和他们少有接触罢了,并不是我自视清高,而是这种差异客观存在,我在那一天深切的感受到了罢了。

面试的流程很是繁琐,首先是Hr所代表的劳0务公司,把当天来面试的每一个人的个0人0信0息登记一遍,然后进入培训中心的操场,培训中心的教官再对我们每个人进行面试和训话,但是这两个人说的完全不同。劳0务0中介的HR告诉我们,里面的教官会吓唬我们,说工作多辛苦,训练多严格,其实根本没有那回事,工作轻松简单;可是培训中心的教官却反复强调工作的辛苦和纪律的严格。这样的套路我一下子就看出其中的门道了:对于劳0务0中0介来说,只要成功招聘到人,他们就有钱赚,因此会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把人“骗”进去;对于培训中心来说,尽早劝退不合适的应聘者,也能节省以后的因为用人不当造成的损失。在我看来这样做是合理的,他是否罪恶取决于中0介0公0司的信息透明程度,中0介0公0司在招人的时候说的越详细,则这个闭环操作就越规范,对于捞冻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好事。我这一次遇到的劳0务0中0介谈不上黑,操作还是挺规范透明的,但也一定程度上隐瞒了相当多的事实:比如,虽然地铁安检的工作轻松简单,没有夜班,做三天就能休息一天,但是存在一个早班晚班的排班制度,对于晚班来说是要用睡袋睡在地铁里的,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加班(这个加班不是加一两个小时,是加8个小时一整个班次),这些都是中0介0公0司没有提到的。培训中心的面试也很简单,在我看来完全就是“看人顺眼不顺眼”的主观挑选,非主流打扮的、个子太矮的、化妆精致的女人等等这些看上去不服管教和吃不了苦的,都会被教官排除在外,留下的都是一些看上去“老实”的人。

面试完成后就是分发被褥和宿舍入住,进入宿舍楼的那一刻,昏暗的走廊和对排开的宿舍门,让我有一种“回到大学”的既视感,但是一进宿舍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看法。一个宿舍足足有12个床位,但是没有任何储物柜和放东西的地方,只有床。分发的被褥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那根本不是棉花和布料做成的,是化纤和黑0心0棉,我仅仅躺在床上玩了20分钟手机就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在晚饭后的训话环节上,教官告诉我们,在培训期间禁止外出,否则的话就算自动退出,但实际上我发现,根本没有人管你进出基地,后来我才发现之所以用这个规定来吓唬人,很大程度上也就仅仅是从钱的角度考虑:因为宿舍内没有任何生活物品,就连给手机充电的插座都没有,所以很多生活物品需要购买,限0制外出的规定就直接肥了培训基地内的小卖部了。

当天晚上在宿舍内,我并没有和同一个屋的舍友多说一句话,只和我上铺来自湛江的小弟聊了两句,巧合的,谈话中得知他也在刚刚从乐有家辞职不干的。睡我对面的一个高个子东北人是刚刚从韩国毕业的研究生,那天晚上宿舍里就只有他和其他人聊天吹牛0逼的声音,他在这群专科生中仿佛鹤立鸡群一样的存在,说的话都是其他人无法接下去的,我也就在旁边听着他说自己的韩国见闻听了一晚上。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只是想找个不要钱的地方睡0一0晚0上罢了,根本就没有当地铁安检的意思。

那一晚非常难熬,一整夜都在和蚊子对线,无论怎样涂抹花露水和风油精都无法驱赶走蚊子,其他那些没有风油精和花露水的人那0一0夜过得更难受。12月份的广州已经入冬了,入夜后也并不暖和,可是还是有火气旺的人觉得热想把窗户开开睡觉,岭南冬季湿冷的阴风让我仿佛是在户外露营了一宿一样,还有刺鼻的黑心棉被褥。似乎大家都是如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谁也没有睡好。前一天还干劲十足下定了决心要干一个月,可这仅仅只过了一晚上我就又决定放弃了,这一份工作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始,只是住了一晚上,我就已经放弃了。当然了,放弃的不止我一个,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我们那个宿舍,12个人最终跑了8个。

那是我继电子厂一行之后第二次接触到“工认接级”的生活,比上次稍微强点,上次在工厂门口放弃了,而这次通过了面试还呆了一晚上,更加直接的体会到了月收入2000的接机生活,直接感受到了他们吃什么住什么,对周某“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虽然我并不能接受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乱扔垃圾,比如室内抽烟),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或者说,不管我接不接受和喜不喜欢,我就是他们,只不过我仅仅是不会乱扔垃圾的“他们”罢了,我和他们一样,都是处于中0下0层0、不掌握有资金和技术的吴缠阶鸡,我们一0辈0子都是给别人打工的命。比起网络上的键盘论战和书本上的教条灌输,现实才是最最最最教育人的,不经历现实锻炼而只看财报和数据、钻研文献和史料的人,算不上真正的“码课丝注意者”。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失败了,我又失败了,我彻底失败了,我败给了自己,败给了现实:我先是被现实扯下了自己心中的遮羞布,然后又被现实扯下了在父母和别人面前的遮羞布,我必须承认我一无所长,一无是处,除了体力劳动以外,我没有办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尽管一千个不情愿一万个不甘心,但我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回家认怂、向我所痛恨的父母寻求生路了。

广州值勤日志——完

后记

我甚至都不好意思把12.08-12.20这次失败的广州经历称之为“第六次工作”,因为其确实没有工作。2019年12月20日下午,我登上了前往海口的大巴车,经过轮渡的方式回到了海口,那一晚我一夜没睡,到海口的时候已经是凌晨6点了。我已经忘记父母当时见到我回来是怎样的表情,我也忘记了自己当时是什么表情,说了什么,因为我不想去记忆这些。但我怎么也忘不了在我向父母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希望得到父母帮助”时,父母仿佛胜利者一样趾高气扬的样子,看着在社会上受挫的儿子没有丝毫的怜悯和关心,只是十分心满意足的享受着我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的落魄样子。我原本以为他们就是两个人格不健全、性格有缺陷、任性的巨婴,虽然为人处世欠了点,但至少比我活得久,经历的事情比我多,只要我把事情说明白,他们总归还是能交流沟通的;但这一次我又想错了:沟通是及其困难的,我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绞尽脑汁的用他们能理解的言辞和尽可能卑微的态度来向他们解释,我本以为向父母摊牌,说明情况,认怂,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帮助,可这又成了我的一厢情愿,出身穷乡僻壤的大西北、缺失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又在体质内呆了一辈子的父母,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认知事物的基本能力,他们和当今中国社徽完全脱节,有一种“为何不吃肉粥”的不食人间烟火,对当下的社会知之甚少,甚至连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也已经丧失殆尽——我父母从头到尾都觉得我是在和他们赌气斗气,对于我说阐述的社会现实,他们竟然选择了“我不喜欢,我不相信”的鸵鸟心态,这种如同小学生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令我惊掉了下巴。这直接纠正了我过去24年来把他们当“正常人”看待的错误观念,这样的人是怎样当上父母的?最可悲的地方在于,我也进一步的发现,无论他们怎样看待我所说的,他们是真的帮不上我什么忙,一点都帮不上。

那是一种绝望和痛苦的感觉:我的父母全部都在大学这个教育系统内工作,我的生母还是化学专业的正教授、硕士生导师,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和拳利来为自己谋利,更别提帮助他们的儿子,只会忍气吞声的拿着死工资过日子,用“努力、奋斗、打拼”这些鸡汤来给我指指点点。明明可以和药厂合作搞个项目赚个几十万几百万,明明可以在海南房(和谐)价起飞那阵把手中的房子卖掉置换更好的财产,明明可以通过老0乡会和菊长领导等社会人脉来给自己的儿子“安排”一个工作,可是他们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连最基本的说话都说不清楚。和自己亲生父母无法正常交流的巨大隔阂,还有自己必然要接层下坠的事实,这都令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一些失败,但也不能这么说,失败是相对成功而言的,我生在了这样的家庭,也就必然有这样的命运,因此我觉得用“事实”这个词更合适。我忍气吞声小心翼翼的在这个家里长到成年,又费尽功夫想尽办法读了文科考了一本读了俄语专业毕业,又辗转上海广州深圳俄罗斯经历多次失败,到头来只是证明了我命中注定是一个月收入3000的普通人……当我写出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什么负面情绪了,因为这就是事实,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一样的事实,不存在“我喜不喜欢”的情绪和感情,只存在“我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

这一次交锋的唯一的成果就是,他们要我去读研究生,表示只要把研究生读出来就可以想办法。其实只是两个无能巨婴的拖延的借口,他们明知自己不能对我有任何帮助,可是却又碍于面子不好直接承认自己的无能。虽然毫无意义,但是就算是我也找不出比拖延更好的办法,对我来说,反正他们又不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财富,又不会把钱给我,还不如趁着他们还有钱的时候给自己镀层金。

毕业2年的工作总结

自我2018年7月16号正式入职西北电建,一直到我2019年12月2日从师大教育辞职,再一直家里蹲到今天(2020年6月12日),距我毕业已经有2年时间。在这两年中,我先后从事了5份不同的工作,面试了不下10家不同行业的公司,接触了来自社会各个接层的不同人物,因此我自认为我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实践比我所认识的大部分同龄人要多的多的多。说这些话也并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而是想要说明,正式因为经历了这些,让我在主观感受上对“失败”的感受更加明显,因此我变得更加的现实,更加冷静,不再像学生时代那样以个人喜好和头脑中预设好的思维架构去认识和理解问题与事务,一切从实际出发;换而言之就是,认清形势,抛弃幻想。

本文省略了长篇的论证,也没有具有指向性的煽0情,每一份工作和每一段经历的总结,我都写在之前的日志里了,在此不再累述,直接将我两年的社会实践心得的结论写出,仅供大家参考。

1,你和我都是普通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所谓普通人,就是人均收入在2500-4500这个区间的人;所谓普通人,就是自己的父母非富即贵的人;所谓普通人,就是一辈子给别人打工的人;所谓普通人,就是大半辈子都只生活在一个地方(老家)的人。普通人就不要考虑什么梦想和发财了,生活也不由得你来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平安健康且能温饱的度过一生才是该考虑的事情,不要再做自己也能月收入10000、自己也能出国旅游、自己也能成为仲铲的白日梦了。(其实,你把文中“普通人”三个字换成“吴缠阶鸡”这四个字,更合适)

2,好学校不如好专业,一本文科不如工科大专,好工作不如有个好爹。大学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意思是,原本你就是去工厂当流水线的工人的吴缠阶鸡命,而大学文凭非要赐予你一种虚无的优越感,让你自以为可以摆脱吴缠阶鸡,从而挤破头的去和既得莉益者竞争,结果大都是失败。

3,赵国是一艘“沉船”,或早或晚,大概率沉默,结局只会比苏联更惨。即便是以乐观的估计,普通人想要过上有保障的生活也要等到40-50年以后,这显然不是我们这代人能赶得上的事情。能益民到美日欧就想方设法益民到美日欧,在美日欧当个普通人也比在钟国当个一线城市白领要生活质量高;不行的话,能进体质内工作就想方设法进体质内工作,在体质内当个跑腿打杂的小科员也比送外卖要舒服许多;再不行的话,就请承认,自己就是郭嘉统计菊说的“月收入2500”的那一部分人,摆平自己的心态就能舒服很多。

4,接级顾化已成定局,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收入水平,处于怎样的社会接层,那么自己也基本就处于同样的接层和收入水平,而且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现实往往是自己还达不到父母接层的收入和地位,父母的收入和地位是自己的天花板。

(此点和工作无关)5,朋友具有阶段性,更具有阶鸡性,因为学生时代大家的生活和目标都是一样的,也因此看不出什么差异。当毕业后投入及其细化的社会化生产后,彼此之间因为出身、资产和社会接层不同而导致的认知差异、人生进度的差异会立马显现出来并且拉大(人生进度包括就业,婚恋等),不要说交心,哪怕只是用来玩闹的朋友也会急速的减少,最终仍将是自己一个人面对人生中大部分的突发情况。

也正是基于如上的认识,我对自己的家庭和自己本身重新做了评估,再一次修正了自己之前的目标,我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趁着研究生两年好好学习日语,考个n3,毕业后直接去日本当研修生打工,争取获取永居。原因倒不是因为日本多好,而是赵国实在拉胯。日本是在我目前能力范围之内,唯一可以触及到的发达国家,加上自己又认识在日本工作和学习的朋友和同学,我从他们那里也了解到了很多来自日本的真实信息,综合考虑来看,这是目前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之内,最佳的选项了。